作家余华:我为什么讨厌鲁迅

365bet日博亚洲 ⌛ 2025-07-30 14:39:18 👤 admin 👁️ 4985 ❤️ 433
作家余华:我为什么讨厌鲁迅

2

我和鲁迅的故事

我小学时和一位同学有过一个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最近?

这位同学认为是早晨和傍晚,因为那时候的太阳看上去最大。我认为是中午,因为中午的时候最热。

我们两个人不知疲惫地开始了马拉松式的争论,每天见面时,都是陈述自己的理由,然后驳斥对方的观点。

这样的废话说了不知道有多少遍以后,我们开始寻求其他人的支持。

他拉着我去找他的姐姐,他姐姐听完了我们两方的理由后,马上站到了他的立场上。这个当时还没有发育的女孩一边踢着毽子一边说:“太阳当然是早晨和傍晚离地球最近。”

我不甘失败,拉着他去找我的哥哥。我哥哥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弟弟,他向我的同学挥了两下拳头,威胁他:“你再敢说早晨和傍晚最近,小心老子揍你。”

我对哥哥的回答方式深感失望,我需要的是真理,不是武力。

我们两个又去找了其他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有支持他的,也有赞成我的,始终难分胜负。

我们继续争论不休,直到有一天我搬出了鲁迅,一下子就把他打垮了。

我在情急之中突然编造了鲁迅的话,我冲着他喊叫:“鲁迅先生说过,太阳中午的时候离地球最近!”

他哑口无言地看了我一会儿,小心翼翼地问:“鲁迅先生真的说过这话?”

“当然说过,”我虽然心里发虚,嘴上仍然强硬,“难道你不相信鲁迅先生的话?”

“不是的,”他慌张地摆了摆手,“你以前为什么不说呢?”

我一不作二不休,继续胡编乱造:“以前我不知道,是今天早晨在广播里听到的。”

他悲伤地低下了头,嘴里喃喃地说道:“鲁迅先生也这么说,肯定是你对了,我错了。”

就这么简单,他不遗余力地捍卫了一年的太阳距离观点,在我虚构的鲁迅面前立刻土崩瓦解了。

此后的几天里,他沉默寡言,独自一人品尝失败的滋味。

进入初中以后,我和这位同学开始了另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我们讨论起了原子弹的威力,他说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原子弹捆绑到一起爆炸的话,地球肯定会粉身碎骨似的毁灭;

我不同意,我说地球的表面会被摧毁,但是地球不会因此破碎,地球仍然会正常地自转和公转。

有一天我们打篮球的时候也争论起来,我们已经争论了几个月了,我们都觉得应该结束这场争论了。

我们就在篮球场上做出决定,去找化学老师,让她给出一个权威的答案。

我们要去请教的化学老师是新来的,来自北方的一个城市,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我们觉得她很洋气,因为她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像其他老师,课上课下都只会说本地土话。

我们在年级的教研室里找到了她,她耐心地听完我们各自的观点后,十分严肃地说:“全世界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怎么可能把原子弹捆绑在一起爆炸?”

没想到这位洋气的化学老师给我们耗时几个月的争论来了一个釜底抽薪,让我们措手不及。

我们两个人傻乎乎地走出了初中年级教研室,又傻乎乎地互相看了一会儿,然后同时骂了一声:“他妈的!”

接下去我们继续争论,都是一副誓不罢休的模样。

我终于再次被逼急了,故伎重演地喊叫起来:“鲁迅先生说过,即使将全世界的原子弹绑在一起爆炸,也毁灭不了我们的地球。”

“又是鲁迅先生说?”他满腹狐疑地看着我。

“你不相信?”我那时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难道我是在编造鲁迅先生的话?”

我坚定的神态让他退却了,他摇摇头说:“你不敢,谁也不敢编造鲁迅先生的话。”

“我当然不敢。”我心虚地说道。

他点点头说:“这‘即使’确实很像是鲁迅先生的语气。”

“什么叫很像?”我乘胜追击,“这就是鲁迅先生的语气。”

然后,我的这位同学垂头丧气地走去了。他可能百思不得其解:鲁迅先生为何总是和他作对?

不过几个月以后,我把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

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破绽,鲁迅是一九三六年去世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的时间却是一九四五年。

我胆战心惊了好几天以后,主动去向这位同学认错,我对他说:“我上次说错了,鲁迅先生的原话里不是说原子弹,是说炸弹。他说,即使全世界的炸弹绑在一起爆炸……”

我同学的眼睛立刻明亮了,他扬眉吐气地说:“炸弹怎么可以和原子弹比呢!”

“当然不能比,”为了蒙混过关,我只好承认他的观点是对的,“你说得对,如果世界上的原子弹捆绑在一起爆炸的话,地球肯定被炸得粉身碎骨。”

我和这位同学从小学到初中的两次马拉松式的争论,最终结果是一比一。

这个结果没有意义,争论也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由此引出了一个事实,就是作为一个词汇的“鲁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实在是威力无穷。

3

“不要糟蹋鲁迅了”

时光来到了一九九六年,一个机会让我重读了鲁迅的作品。

一位导演打算将鲁迅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请我为他策划一下如何改编,他会付给我一笔数目不错的策划费,当时我刚好缺钱,就一口答应下来。

然后我发现自己的书架上没有一册鲁迅的著作,只好去书店买来《鲁迅小说集》。

当天晚上开始在灯下阅读这些我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作品。

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我曾经谱写成歌曲的《狂人日记》,可是我完全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小说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

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

另外一些没有才华的作家也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这些作家费力写下了几万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

《孔乙己》是那天晚上我读到的第三篇小说。这篇小说在我小学到中学的语文课本里重复出现过,可是我真正阅读它的时候已经三十六岁了。

读完了《孔乙己》,我立刻给那位导演打电话,希望他不要改编鲁迅的小说,我在电话里说:“不要糟蹋鲁迅了,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第二天,我就去书店买来了文革以后出版的《鲁迅全集》。

为此,我十分想念那些堆积在文化馆桌子下面的鲁迅作品,那些在文革中出版的鲁迅作品,其版本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我当年从文化馆办公室进出时,移动的双脚时常被鲁迅的著作绊住,我觉得可能是命运的暗示,暗示我这些布满灰尘的书页里隐藏着伟大的叙述。

从书店买来《鲁迅全集》后的一个多月里,我沉浸在鲁迅清晰和敏捷的叙述里。

我后来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在我三十六岁的那个夜晚,鲁迅在我这里,终于从一个词汇回到了一个作家。

4

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回顾小学到中学的岁月里,我被迫阅读鲁迅作品的情景时,我感慨万端,我觉得鲁迅是不属于孩子们的,他属于成熟并且敏感的读者。

同时我还觉得,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相遇,有时候需要时机。

文革结束以后,我阅读过很多其他作家的作品,有伟大的作品,也有平庸的作品,当我阅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时,一旦感到无聊,我就会立刻放下这位作家的作品,让我没有机会去讨厌这位作家。

可是文革期间我无法放下鲁迅的作品,我被迫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因此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我告诉挪威的听众:当一个作家成为了一个词汇以后,其实是对这个作家的伤害。

我的演讲结束后,奥斯陆大学历史系的Harald Beckman教授走过来说:

“你小时候对鲁迅的讨厌,和我小时候对易卜生的讨厌一模一样。”

End

声明:本文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默认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原创转载规则著名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转载: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文中注明“转载自公众号:理想国 (ID:Dreamland427)”,图片不可添加水印;转载本公众号注明转载的文章请与原公众号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