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树木有可能成为乌木呢?能形成乌木的树种繁多,常见的有麻柳树、青冈树、香樟树、楠木(包括金丝楠木、小叶楠木)、红椿木、红豆杉、马桑、黄柳木、黄柏、槐木、檀木等。
不过,至今发现的阴沉木中,以青冈、麻柳、香樟、红椿、楠木这五种最为常见。
通常来说,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更容易形成乌木,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形成的乌木是否有香味,要根据树种的不同来判断,比如楠木阴沉木一般就有香味!
香樟树就可能形成乌木。当香樟树遭遇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天灾,被深埋进淤泥中,在微生物等细菌的作用下,历经上千万年,就能转化为乌木。
这种乌木外表多为黑色,又被叫做碳化木。还有铁力木,这是我国云南特有的珍贵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树干端直,形成的乌木质地十分坚硬,在干燥时可沉于水中。
另外楠木也可以,它是樟科楠属的常绿大乔木,同样是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其木质花纹美丽,观赏价值高,形成的乌木会散发浅淡香气。
黄柳属于杨柳科柳属,高度可达2米,树皮灰白色,它形成的乌木切面光滑,木纹细腻,具备不腐朽、不生虫的优点,常被用于制作工艺品和家具。
红椿是楝科香椿属落叶或半落叶乔木,在土地下掩埋三千年以上,能形成外黑内红的乌木,是优质的建造材料,其质地较软较轻,制成的工艺品会浮于水面。
乌木本质坚硬,但不同树种形成的乌木,硬度也有差异,比如铁力阴沉木最硬,红椿阴沉木则较软。
而且,形成阴沉木并自然阴干后,能否沉于水下,取决于形成树种的不同,有的沉,有的浮,特别是成品小件一般浮于水面。
其色泽大多通体乌黑,但也有外黑内红(如古红椿木,需在地下埋藏三千年以上)、外黑内黄(如古金丝楠木,需在地下埋藏四千年以上 )、外黑内绿(如桢楠)以及色彩渐变的情况。
乌木通常在以下一些地方容易被发现,第一个是河流:特别是一些古河床所在区域。
例如,四川的岷江、金沙江等流域,由于地质变迁和水流冲刷,乌木可能会被从地下冲出或暴露在河床中。在广西的浔江、郁江等河流,也有乌木被发现的记录,这些河流历史上曾发生过洪水等自然灾害,为乌木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条件。
第二个是大型的湖泊,尤其是那些曾经经历过较大环境变化的湖泊周边或湖底。像湖南的洞庭湖周边,在进行湖泊清淤等工程时,偶尔会发现乌木。湖北的梁子湖区域,也有发现乌木的情况,因为这些湖泊在漫长的历史中可能掩埋了大量的树木,经过长时间转化形成乌木。
第三个就是沼泽地了!沼泽地通常具有潮湿、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树木的保存和炭化。在贵州的一些沼泽地带,曾有乌木被发现。
此外,江西的鄱阳湖周边沼泽区域,也有发现乌木的报道,这些地方的树木在沼泽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逐渐形成乌木。
第四个就是地下,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溶洞中!在一些山区或平原地带,如果曾经有过森林覆盖且经历过地质变迁,地下深处可能埋藏着乌木。
比如在四川乐山、眉山等地的一些山区,以及河南、安徽等平原地区的一些古遗址附近,都有发现乌木的可能性,不过需要通过专业的勘探和挖掘才能找到。
乌木不仅是一种珍稀木材,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在收藏和交易乌木时,一定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来源合法合规。
你们见过乌木吗?有时候夏季发洪水,泥石流就可能冲出来一些乌木,但是这些也不能随意捡拾,因为这些也是受保护的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