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先才将军回忆录封面)
从7月12日开始,方先觉每天向重庆发求援电报,却一直未等到援军。18日,方先觉召开会议,与众将领商讨解决办法。
因为已经完成了固守两周的任务,第3师师长周庆祥建议突围。军参谋长孙鸣玉坚决反对,因为未得到上级命令突围的话,会被军法处置,余程万就是个例子。
预10师葛先才同意突围,他说:“突围可为我第10军保存一条根,虽然没有上峰突围命令,但军长可说是葛先才擅自突围,其他两师也随之弃守。军长可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我光棍一条没什么可牵挂的;但如果突围,一定要带上伤兵,否则我会抗令,与他们死在一起。遗弃伤兵是作为长官最可耻的行为。”
讨论还未结束,蒋介石的电报到了,称:“第62军、第79军已经突破当面敌军,不日可达城郊,守军不要作突围准备。”
念完了电报,周庆祥认为援军是指望不上的,第10军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想了几分钟后,方先觉决定不突围,继续死守。
第二天,蒋介石再来电报称:“无论第10军还剩下多少人,都要编成突击队,向援军来的方向出击。”
这封电报给了方先觉一颗定心丸,认为援军真的就要到了。
7月20日,薛岳突然给衡阳发了电报,大意是:“湘东部队正在反击,第37军今日抵达五马归槽一带。“
(图中红圈地点为五马归槽)
当天,方先觉又接到了第62军电报,称即将攻到衡阳城外的五里亭,叫他们派一支队伍去接应。
方先觉大喜,立即精选了150名士兵,让特务营营长曹华亭带领去接引援军。
21日凌晨,曹华亭率军到达衡阳城西南10公里外的五里亭,却未发现援军踪迹。后来接到援军电报,说已经进至五里亭,因发现干粮携带不足又退回去了。这个荒诞的理由让他们不知说什么好,曹华亭只能气得跺脚。
这时,曹华亭一部有两个选择,一是离开衡阳趁机逃走,二是再返回衡阳。
他们选择了后者。
从曹华亭150人可以突破日军封锁打个来回来看,如果援军真的想救第10军,怎么可能做不到呢?
也就在7月20日和21日这两天,日军突然停止了进攻,并把炮兵撤回到远离衡阳的草河以北、湘江以东地带。
这是日军惯用的伎俩。看衡阳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就故伎重演,放开一个口子让第10军突围。由于没有得到突围的命令,方先觉对此并无反应,第10军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突围机会。
7月下旬,第62军主力由于无法进入衡阳,已经开始退去;第79军看到第62军已退,也顺势转入阵地防守,不再前进。
(衡阳保卫战战斗经过略图)
蒋介石大骂李玉堂,又催促第24集团总司令王耀武回事解衡阳之围。
作为第24集团总司令,王耀武于公于私都应该驰援第10军。
常德会战中,方先觉第10军从衡山增援第74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预10师师长孙明瑾阵亡,副师长葛先才被子弹贯穿胸部重伤。可王耀武此时怎么做的呢?第74军各部只有李天霞第100军靠近过衡阳,张灵甫第58师等部队几乎没什么动作,王耀武的军部则一直在湘西桃源,似乎并无对衡阳用兵的打算......
一句话,外围各路援军真想增援的话,面对已经打了一个多月和仅仅一个师团的打援日军,不能说轻易突破,也可以在一番激战后与第10军带会合,然后突出衡阳城。可各部队只打着自己的算盘,始终不能形成一个拳头,即便增援的两个师,也是把解围战打成了防御战。至于从广西”散步“过来的第46军,一直到战役结束时,还在行军途中。
援军是什么心态我们现在也能想象得出。
我进入衡阳万一叫我一起守衡阳怎么办?我打到了衡阳被日军包围了怎么办?
正是在这种各顾各的心态下,衡阳守军越打越少,援军却越来越远。
再看重庆方面。
第10军已经已经完成了固守两星期的任务,蒋介石为何不让突围?
其实,当初让第10军守衡阳,是为了配合两翼大部队夹击南下的日军,但衡阳战斗打了一个多月,衡阳东南的薛岳自顾不暇,西南和西北又没有军队能过来,怎么可能夹击日军?我们说蒋介石的理想主义正在于此。他一直到衡阳开战一个多月后,还在幻想着两翼夹击的美好想法,而不是及时调整部署,让第10军突围。
7月27日,蒋介石又给方先觉写了一封亲笔信,内容还是让第10军坚守待援。这封信被复印了几百份空投进衡阳城,
现在来看,蒋介石不让第10军突围,还有更多的政治因素在里面。
是时,美国的约瑟夫·史迪威已经逼迫蒋介石交出兵权,由他来统领全中国的军队。罗斯福总统也站在了史迪威这边。如果方先觉部突围后衡阳失陷,史迪威和罗斯福则有了逼蒋的更大筹码。
7月20日当天,蒋介石日记里写道:“进取得手,则衡阳当可转败为胜......而对美外交之颓势,实为精神上最大之打击......军事获胜,则外交危机,亦可转安。”由此可见,第10军已经成为其政治博弈的一枚棋子,他在等待中煎熬,也在等待中期望奇迹的到来。
(蒋介石与史迪威)
蒋介石没想到的一点是,第10军孤军作战47天后,人员伤亡巨大,后期已无续战能力,让其突围远比无力再战后投降要有颜面的多。蒋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或许在他心里,宁愿第10军全军覆没也不希望看到他们投降,这好歹给美国人一个交代。
但在方先觉和葛先才这种爱兵如子的将领来说,怎能忍心看到几千伤兵在城陷后被日军报复性地残杀?所以说,投降是方先觉他们的“私心”,也是明智的选择。而从蒋介石“私心”的角度来看,他又有什么理由惩处被他当作棋子牺牲的方先觉呢?
即便没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衡阳的死耗也无任何可取之处。重庆军委会和蒋介石一直疲于应对,缺乏整体作战计划;时时防御,处处分兵,各部队一直在路上奔波导致兵力分散,无法形成合力给日军以致命打击。加上各战区的互不配合,使得日军得以保持纵线攻击,把中国军队各个击破。
(蒋介石与史迪威)
美国记者白修德后来谈到湘桂战役时说:“两个月内,中国战场缺乏实际的司令部。”第10军预10师师长葛先才也在回忆录中谈到:“我高级司令部无精算、无配合、不知敌、不知己......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单纯措施都不能做好,更谈不上整个战局中兵力的有效运用了。”
还有,衡阳血战了47天后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日军打完湖南打广西,方先觉为广西守军争取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起作用了吗?
方先觉肯定知道了后面发生的事,也应该为此伤心过吧?
因为接下来,守卫广西门户全州的部队一枪不打就弃城跑了。从11月7日到11日,广西战役完全变成了日军追击中国军队的战斗,桂林、柳州先后陷落,广西战斗结束。
从这一点来看,真的为方先觉和他的第10军感到不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